根據網路數據公司Datareportal所做的《Digital 2024:Taiwan》數位調查報告顯示,台灣人上網的原因當中,有60.1%是為了觀看影片;有觀看線上影片習慣的人,佔了16-64歲網路使用人口高達94.7%的比例;而全球最大的影音平台YouTube,是台灣人最常造訪的社群網站,每人每月使用YouTube APP的時間長達23小時12分鐘。
為什麼現在的人喜歡看影片?我們可以從影片行銷的特性及優勢來分析。
影片拍攝的特性與優勢
相較於文字,影片傳達的資訊除了較為簡潔扼要,省去文字的咀嚼思考,另輔以圖像、聲音的加持,在聽覺、視覺雙重刺激下,不只容易增強民眾對訊息的記憶,更符合現代人資訊焦慮、注意力破碎、渴望娛樂效果的特性。
與文字內容或靜態圖像相比,影片的節奏感明顯,傳播力和感染力更強。根據調查,利用拍攝影片展示產品特性與使用方法,能夠讓使用者對服務及產品有更清楚且深入的認識,幫助提升接受度和消費意願,影片比靜態照片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成效差了5倍!
另外,從網路搜尋的角度分析,一樣的關鍵字,影片的SEO成效排名,位置不只比大部分的網頁前面,區塊還特別明顯。
因此,綜合上述影片拍攝的特性與優勢,透過影片進行醫療行銷,可以更有效的讓民眾吸收來自醫師、療程、儀器的衛教觀念、運作模式以及優缺特性。
【直接諮詢】遠大影片拍攝類型及服務項目
影片拍攝5步驟
拍影片並不是「錄一段影」就完成,基本上需要經過五個步驟來完成。
1.議題發想
影片拍攝的第一步,就是要思考拍攝影片的目的:「拍什麼、給誰看、怎麼拍」。
■ 拍什麼
這支影片想對觀眾說什麼、介紹什麼,是第一個需要釐清的重點。就醫療類別影片而言,是要突顯醫師的專業技術、宣導衛教觀念,還是想要說明最新療程、介紹診所環境,一旦主要目標確認,後續就能以此為依據來規劃。
■ 給誰看
什麼人是這支影片的主要觀眾,是醫師、醫療院所,還是一般民眾,關係到醫療專業用詞或淺顯易懂的敘述方式。
■ 怎麼拍
影片的風格類型要走輕鬆活潑的短影音、動畫路線,還是專業的新聞資訊、醫師衛教路線,或是記者採訪式的案例分享,可依據內容及行銷管道來考量規劃。
2.腳本企劃
有了初步構想,為影片的拍攝方向定調,接下來就必須將虛廣的想法整理成務實的作法。邊說邊拍不行嗎?一來每個參與者的想法不同,二來雜亂冗長的影片會增加剪接後製的難度,因此,透過「將想法寫成腳本」這個過程,歸納想法、整理思緒,可以幫助影片拍攝聚焦在目標重點、確認需要的場地及道具,更可以從中發現影片拍攝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,藉此預先設定好SOP,規劃完整的拍攝流程。
3.執行拍攝
前置作業完成,到了影片拍攝的關鍵時刻,您想要用手機或攝影機拍?畫面要橫式或直式?過程是動態手持或固定腳架?服裝、道具、背景甚至光源、角度、收音,每個小點都會影響成品的效果。
而拍攝過程總是會發生不可預期的狀況,例如,噪音干擾、道具不足……等等,這時,有沒有事前的預測備案,以及機動的應變經驗就非常重要了!
4.後製剪輯
影片拍攝完成後,就像未經修飾的毛胚屋一樣,是所謂的「毛片」,需要經過整理。
後製、剪接可說是影片的美妝高手,透過去蕪存菁的修剪、特效的運用、字幕的編輯,產出具有故事性、娛樂性、實用性等靈魂的影片,再者,關鍵前三秒是否吸睛、是否需要宣傳用短版,這些都必須考量並製作,才算影片已完成拍攝。
5.行銷宣傳
拍好了影片,當然要曝光才能達到行銷效果。
是否有YouTube頻道、要不要放在社群媒體、能否登上新聞報導、如何被搜尋到、成效評價如何…等等,行銷管道的佈局、搜尋關鍵字的設定、成效的追蹤調整,是讓這一部影片成功、下一部影片會更好必做的行銷功課。
影片拍攝五步驟,看似簡單,實則不易,影片的品質也要優良,才能在網路上維持行銷熱度。衡量操作能力,設計完整流程,或是交由專業團隊規劃、拍攝、後製、行銷,就能為醫師的專業度、診所的知名度、療程儀器的接受度,打開更開闊的視野!
【延伸閱讀】常見5大影片拍攝類型,健康醫療產業拍對更加分!